闵行有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!源于这位从台北跨海而星空体育来的“沪漂”丨闵行情
栏目: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3-14
 3月1日起,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一季,我们与大家分享闵行区台办推出的《“申”情一家——台胞台企在闵行》故事集,全书近10万字、上百张图片,生动展现台企台胞在闵创新创业的发展历程。此外还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诵读,通过线下纸质书的出版、线上有声书的上线,打造了一个立体阅读空间,提高了故事集的可读性、传播性。  “今日闵行”将陆续为大家介绍这些台企在闵行的故事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台青创客家——  在莘

  3月1日起,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一季,我们与大家分享闵行区台办推出的《“申”情一家——台胞台企在闵行》故事集,全书近10万字、上百张图片,生动展现台企台胞在闵创新创业的发展历程。此外还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诵读,通过线下纸质书的出版、线上有声书的上线,打造了一个立体阅读空间,提高了故事集的可读性、传播性。

  “今日闵行”将陆续为大家介绍这些台企在闵行的故事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台青创客家——

  在莘庄智慧园,有一家特别的企业,这里有宽敞明亮的驿站式办公室,有一应俱全的共享服务空间。它就是台青创客家——海峡两岸青年创业梦想启航的地方。

  怀揣梦想的两岸青年,在台青创客家可直接“拎包入住”。大到公司设立、场地租赁、人才招募,小到记账报税、合同审核,都有专业的团队为进驻的两岸创业青年,提供贴心而便利的服务。

  “只要他们把专业的事做好,其他的服务都由我们来做,大家一起共享。”台青创客家发起人、总经理虞慧芳这样说。

  星空体育

  上海台青创客家基地面积18000平方米,设有创业苗圃、创业指导室、路演大厅(培训教室)、会议室、业务洽谈室、休闲咖啡吧、台青餐厅等共享服务空间。而每当路过创业苗圃,看到激情四溢的年轻人在讨论项目时,虞慧芳就会想起自己过去的模样。

  虞慧芳也是年轻时来大陆创业的。2004年,虞慧芳看到台商到大陆掘金的趋势,她便辞去台北的工作,成为一名“沪漂”。由于此前在台湾的法律事务所从事大陆投资法律顾问工作,因此来到上海后,看到很多台商需要协助注册企业、物色厂房、落地投资等服务事项,这让她心中萌发了创业的想法。

  于是在市中心的一间办公室,她招募了一位新员工,创业之路就此起步。“最早的时候,就是帮台商在上海设立公司,或是他们有厂房需求的,带他们去看厂房,以及负责一些工商行政方面的工作。大概做了几个月,累计服务了四十几家公司。”虞慧芳说,做了一两年后,她发现有不少小公司的运转,需要财务公司帮忙。于是,她又陆续创办了为台商服务的财税、法律企业。

  2006年,虞慧芳看好莘庄贴心细致的政府服务以及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,带着她的企业搬入莘庄智慧园。2015年,在莘庄镇的大力支持下,虞慧芳开始转型学习做企业孵化。很快,“台青创客家(T-makers)”应运而生。

  “台青创客家”把自己定位在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,2016年8月,台青创客家被中央台办、国务院台办授牌“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”。

  “其实在台青创客家成立之前,我们团队就已帮助190多家台资公司在上海设立公司,目前还有170多家在持续服务中。”虞慧芳说,创业近20年,她看到不少公司在进军大陆后,因无法适应新业态、新发展,越变越小。但她也发现原本在台湾很不起眼的小公司,来到大陆融合发展,转身为很不错的企业。

  她以一家落户莘庄的台湾室内设计企业为例:刚与这家企业结缘时,知道是一家开设在台湾路边的小型设计公司。2016年落户上海后,他们不断优化革新,研发整合台湾设计师平台,将设计师根据不同风格、特色、专业程度分类,提供客户与设计师线上洽谈,以规避时间、空间带来的阻碍。如今,该公司已成为莘庄纳税大户,2021年纳税已超千万元,这一次的体会让她找到了台资小企业适应大陆市场的一些方向,也更坚定了她做孵化器的信心。

  “我创业这么多年,也有遗憾的事情,那就是前期投资的资本金有限。因此台青创客家成立以后,便成立了台青投资基金。对于好的项目,我们现在会进行总体的投资,带着他们一起成长。”虞慧芳说。

  “这几年,我儿子也到了创业创新思维最活跃的年龄。在大学期间经历了几次创业后,我还是建议他先进入相应的公司工作……”谈到青年人如何创业,虞慧芳结合自己儿子的实例说,“服务台资企业这么多年,也看到一些失败的例子。比如不少企业刚来的时候,租了很漂亮的办公室,装修非常美,请了很多员工,但是失败的时候,连家具也没地方放,后续跟员工之间还有劳资纠纷。”

  为此,她建议,台湾青年来大陆工作,一要务实,二要“试验”,先适应环境再创业。完全没有经验的,最好不要直接创业。台青创客家大学生,提出“实习—就业—创业”三个层次的模式计划。先主打实习,利用实习过程学习与社会接轨,在正式就业阶段,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并增强工作应变能力,待对行业有一定程度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后,再独立自行创业。

  “创业可以先从小的开始做,哪怕是租一个位置,或租个小办公室,大家先一起共享,等企业长大了,不愁租不到办公室,也不愁找不到人才。”虞慧芳说,“台青创客家”努力为进驻的海峡两岸创业青年提供最贴心、最便利的服务——可供“拎包式入住”的办公环境和舒适的创业就业实习空间,配套的青年宿舍,熟悉的台湾美食餐厅,让台青创客在外也能有家的感觉。

  提到未来,虞慧芳说,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,想要做的事也很多。一方面,想继续拓宽更多领域,如台湾的医疗科技、信息工程等,努力通过这些领域,把寻求创业机会的小型企业引进来、留下来。另一方面,培养专业人才团队,希望未来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细致、更专业的服务,把平台做成有一定知名度为海峡两岸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的“家”。